Monday, November 16, 2009
教育的误区
在星洲日报的悦读部落格里读到这一篇文章。
觉得非常有意思,值得省思;可供为人父母者参考。
于是,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。
其实除了这篇文章以外,还有好多好多的好文章。
有空的话,不妨去游览。
转载自:星洲日报的悦读部落格
http://www.sinchew-i.com/reading/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讀別人的書,想自己的事
文:本報 許雪翠
教育方法,是一個很大的命題,最難處在於沒有絕對;身為父母,誰不會在教育路上遭遇挫折,有時是不懂如何拿捏,有時無法好好管理自身的情緒,更多時候,是觀念認知和現實有所落差,不知該以什么作為依歸,所以父母大都希望書架上會有本百科全書或大師手冊,隨時可以排疑解難。
《教育者謬誤手冊》
作者:安德里亞.比朔夫
出版社:知識
出版日期:2007年9月
我的書架上就有數本鎮山之寶,德國作家安德里亞的《教育者謬誤手冊──常規的不一定正确,適合的才是最好的》便是其一。
沒錯,適合的才是最好的!然而在找到適合的以前,正確的常規要先建立。這本手冊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。
一本手冊要能成為暢銷書,同時讓德國的15萬個家庭擱在書架上,成為重要的參考、閱讀讀本,自是有它不簡單處。我想關鍵賣點是它寫得很“科學”,作者是一名資深記者,也是一名兩個孩子的母親,這本是作者經過採訪專業人士,查閱了大量專業書籍,同時加入自己思考寫出來的書。“讓我感到非常有用的、重要的或者顛覆原有觀念的信息,最終都被我收集到了這本書中。”
●一味禁止將適得其反
這本手冊還有一個特色,就是內容不連貫,隨手翻閱便告訴你一些教育誤區,要不就是在遇到問題時依條目翻查,得到一些思考上誤差的提醒,想通後會在教育課題上有新的領悟、啟發。
導讀的教育學者盧勤在代序中說:“讀別人的書,想自己的事。”別人寫的不一定適合我們,但別人的書,卻可以在我們處理自己的事時,幫上一把。
舉個實例吧!有教育學者不倡導孩子看電視,認為閃動豐富的畫面會影響閱讀的興趣。這本手冊裡關於“看電視”這件事就有了深入的探討。作者訪問的是德國著名的卡塞爾大學教育學和媒體教育學教授,提出了對“看電視有害VS有利”的剖析。
誤區:電視有害無利,會造成看電視成癮。
誤區:電視會使孩子喪失想像力。
誤區:兒童看電視時間比大人長。
誤區:孩子在自己的房間內應該有電視。
誤區:脫口秀節目會讓孩子變傻。
“很多父母對電視的態度截然不同。大多數家長有一個簡單的觀點:對孩子管得越嚴越好。具體的規則包括:‘幾點之前’、‘幾個小時之內’、‘只能看哪些節目’等,不過如果被孩子吵煩了或正好有電話要接,就不那么嚴格執行了。這些規定往往適得其反會讓孩子看電視的願望越發強烈。。。
嚇唬孩子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手段。在對待看電視的問題上,家長需要保持冷靜。處理這個問題,家長可以參考我們對待糖果的態度:適當地吃糖是一種享受,且不會造成肥胖,完全的限制只會激起更強的吃糖食欲,讓孩子感到無法滿足。
教會他們判斷、分辨哪些節目有利,哪些無聊,哪些讓人恐懼……鑒別媒體,是絕對不可能通過隔離牆和禁令培養的。
媒體學家警告:‘限制孩子看電視是一種危險的行為,電視是我們社會中客觀存在的現實。’家長要做的是把握機會進行媒體教育。”
──電視如此,電腦亦如是。一味的禁止適得其反,完全的放任也不行。觀念調正了,再用對教育方法,才是上策。
“大多數人想改造這個世界,但卻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。”這本手冊提醒我們的,正是這件事。
●“教育者誤區”謬區
·誤區:只有打孩子才是暴力。
·誤區:家裡不適合養動物。
·誤區:被迫吃飯使孩子失去飢餓感。
·誤區:對孩子懲罰是必須的。
·誤區:在童年時被自己家長打過的父母,容易打自己的孩子。
·誤區:上學後才會出現讀寫障礙。
·誤區:電腦遊戲有害無益。
·誤區:不愛閱讀一定數學好。
·誤區:孩子能像海綿一樣吸收。
·誤區:處理賭氣,打是不可避免的。
·誤區:只適合看與年紀相符的電影。
·誤區:獨生子女不懂得謙讓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